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PI论坛胜利拉开帷幕
为了加强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学术素养,推进研究生学科交叉,11月25号下午,酝酿已久的先进材料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PI(Principal Investigator)论坛在江湾校区先进材料楼419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该项活动由先进材料实验室研究生团学联主办。开坛第一讲,团学联学术部邀请到了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彭慧胜教授,和大家分享Nature nanotechnology背后的故事。来自不同专业和课题组的30多位同学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坛从彭老师在美遭遇飓风流浪开始,与在座同学们分享了美国艰辛的求学之路。在灾难面前,不仅考验了人的本性更锻炼了人的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彭老师度过最艰难的时期,“飓风经历”也彭老师明白作为科学工作者,社会责任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不可或缺的。
之后,彭慧胜老师就“如何成功地开展科学研究”谈了自己的体会。首先,研究要从自己的兴趣着手,这样研究才会有激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勇气积极面对。而三个不同科学领域的小故事则告诉我们学科没有界限,决定能不能成功的是把握机遇的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坚持自己的正确性;许多科学家的成果都是在自己年轻时完成的。为此,彭老师勉励同学们要抓住现在的美好时光,多学习,多努力。即使研究生初步尝试科学研究时,由于研究领域多是导师提供的,自由度和自主力并不高,甚至会遇到研究内容不是自己想要的,但仍然不能放弃学习的机会,应该利用要研究生阶段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如何科研,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领域。
最后,彭老师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给了很多的建议,包括论文的格式、内容。他特别提到了论文的“TASTE”,建议同学们多读高档次的学术论文,而研究生正处于形成“TASTE”的关键时期。激情提供动力,努力工作奠定基础,好的沟通创造条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一切事业的保证。
PI论坛第一讲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在分享了彭老师的经历,听取了彭老师的建议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受益匪浅。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汇集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现有固定和双聘PI近3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形成了多支富有朝气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我们将陆续邀请我平台内的专家学者为研究生讲述前沿科学及研究进展方面的报告,分享自身的研究经历和体会,“用学术吸引人,用精神感召人”。PI论坛完善了我实验室学术活动框架,对我实验室实现学科交叉、学术交流都具有积极作用,也为导师和研究生就学术讨论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舞台,架起了一座沟通和交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