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简讯
发布时间:2009-10-11 

我国科学家在中红外强场物理领域获得重要发现

  这项成果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院士、程亚研究员,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柳晓军,以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京等,通过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取得的。

  科学家利用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近建成的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平台,开展了强场原子阈上电离的实验与理论的深入研究,从实验中发现了中红外新波段强光场中,原子的阈上电离电子能谱在低能端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峰状新结构,并进而揭示了长波长条件下长程库仑相互作用起了重要作用。

  这项原创性发现发表在新近一期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审稿人对该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几乎与此同时,美国著名强场物理学家迪玛诺(L.DiMauro)教授研究组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一重要现象,美国研究组的结果已经在近期的《自然—物理学》上发表。

  强场物理是当今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强光场中原子、分子的电离动力学研究则是强场物理领域的基础与研究热点。长期以来,因现有超快激光增益介质(如钛宝石)等的限制,事实上绝大多数强场电离物理的实验研究都局限于800纳米附近的可见—近红外波段,或者是经倍频后波长进一步缩短至谐波波段。

  直至最近,由于可调谐中红外波段的超强超短激光技术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中红外波长条件下的强场电离等重要实验研究才得以深入开展。当前,中红外强场物理的前沿开拓已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