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角
发布时间:2011-03-01 

超导百年报春花


   新年伊始,我校物理系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封东来教授课题组在高温超导研究领域便传捷报。该组运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ARPES)率先揭示了2010年末发现的新型铁基高温超导体KxFe2Se2与众不同的奇异的电子结构。该成果已于201122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Nature Materials》。*


       


超导现象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发明之一。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末林—昂内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零下268.98℃的转变温度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电流可以毫无阻力地通过导线;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末林昂内斯称之为超导态。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此后,人们将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称为超导体,将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零电阻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1911年被作为超导元年。科学研究总是与社会生活相辅相成,与美好的想象相伴相随。超导现象的出现,让科学家们大胆设想:如果能将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提高到室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因此经历一次新的革命,人们将再也不会为电子产品发热而苦恼、一次充电就可能维持手提电脑几个月的使用、出门就能轻松乘坐时速几百公里以上的磁悬浮“无轮”列车……这些画面虽然另人神往,但到目前为止,人们也只能在科幻电影《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上领略到超导的绝美之处。

 100年来,科学家们为提高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常规超导的转变温度,已经达到零下250左右。

1986年,科学家发现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因为相对于常规超导,其转变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可达零下120之高。但是至今为止,铜氧化物的超导机理仍然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