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新材料篇)征稿通知
——2011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新材料篇)征稿通知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教育部“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自建设以来,实验室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打造一流的学术团队为重点,以学科交叉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技术实验室建设为支撑,集成、整合相关资源,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目前,实验室已在我校江湾校区建立了一个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运作模式等方面全新的科研实体,成为复旦大学物质科学领域相关学科面向国家目标和科学前沿的实验室,有效提升了复旦大学的科学研究实力。通过研究方向和目标的凝聚、通过高水平人才和科研团队的集聚、通过技术实验室软硬件的建设,先进材料科实验室已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科研方面,成功组织、争取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专项、重大和重点项目,特别在新能源、碳纤维、及光电材料等方面以项目推动,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发表了上千篇SCI论文,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实验室现有研究和技术人员60余人,汇集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7人等,形成了多支富有朝气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并组建了一支由高层次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平台服务队伍。“十二五”建设期间,实验室将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为导向,促进先进功能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达到更高和更广的交叉和融合,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成为国际知名的先进材料研究基地。
材料科学系前身是材料科学研究所,1982年复旦大学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组织物理系、化学系部分人员设置,是国内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具有工科性质的材料学科的几个单位之一,1986年3月正式建立校直属的材料科学系。学科领域和具体研究方向的设置宗旨是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复旦大学的特点,力求从“特、新、功能”三个方面开展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和应用开发。目前,材料科学系主要有3个本科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方向)”;硕士点4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物理电子学”,含“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博士点3个:“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5个:“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部分)”;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物理电子学”纳入“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分析中心、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研究中心、专用材料与技术中心、光纤研究中心等4个省部级和学校层面的研究中心,以及新型能源材料研究所、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功能聚合物材料研究所、材料可靠性与设计研究所等。材料科学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教授22位 (博士生导师18位),副教授25位,讲师9位,博士学位获得者48位,海外留学经历者30余位。
先进材料实验室和材料科学系的研究领域同属于材料学科,两个院系有着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更有多名老师是两个院系双聘,并且两个院系于2009年成功合作举办过一次博士生论坛,有着成功合作的经验.
本次论坛以“新材料,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博士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术争鸣,激励学术创新,提高培养质量,激发广大博士生投身学术、钻研学术的热情。
1.征稿主题
新能源材料:主要涵盖高效储能材料、化石能源新技术、生物质能以及太阳能材料,如高比能量、比功率储能体系及其技术,烯烃产物或芳烃产物的选择性生成与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能的规律研究等。
新生物医用材料:主要涵盖组织修复与再生、药物缓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生物医用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科学问题。涉及医用无机材料、医用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以及医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新薄膜材料:微纳电子材料,涉及低维半导体人工结构、低维强关联和磁性材料、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兼顾光子晶体、光子集成等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究。
新纳米材料:主要涵盖纳米材料的制备科学,纳米尺度内超分子材料的组装,及相关材料在分子识别、离子识别、催化反应等领域的应用。
其它新材料:其它符合新兴材料概念的材料,如复合材料、智能材料、阻燃材料、低碳材料等。
2.征稿对象
相关研究领域的博士研究生
3.会议计划(初定)
邀请报告:6个,30分钟/个 (将由年会学术委员会从递交的口头报告中遴选)
口头报告:12个,15分钟/个
墙 报:不限
4.征文说明
1)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字精炼。符合本次博士生论坛的主题,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为近期科研工作中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成果和进展。
2)投稿者必须注明该论文所属的主题领域,以便于对论文进行分类、送交相关专家审核;
3)参加本次论坛的论文即可以是已在国内外相关杂志发表的内容(请注明),也包含未发表或待发表研究内容;
5.征文格式要求
1)需提供论文详细摘要A4纸1页。
2)文题包括:a) 题目(三号黑体居中加黑);b) 作者,二个以上作者用逗号(全角)隔开(四号仿宋加黑居中,二个字的姓名需中间空二个字符),报告人姓名下面加横线,通讯联系人姓名后面加*(上角);c) 作者单位(五号宋体居中,含学校名称,邮政编码和通讯联系人的E-mail地址并用逗号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