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仁超教授研究团队再微波吸收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随着5G技术、军事隐身技术以及民用物联网电磁兼容、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吸波材料日益受到关注。同时,功能材料的电磁特性调控、结构设计和磁电协同行为仍是微波吸收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复旦大学车仁超团队二十多年来致力于高性能微波吸收材料在微观机制、界面极化和磁电协同等方面的研究,制备并拓展了一系列核壳结构微波吸收体系。自主研发电镜,构建“洛伦兹电镜”测试平台,解决仪器测试“卡脖子”问题;并利用离轴电子全息技术提供材料界面处的电荷密度分布和可视化的磁力线分布图。近期,课题组王磊博士等人通过溶剂热反应和碳热还原处理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的磁碳Ni1-xCox@Carbon复合材料。在低的添加量时,磁电协同的MOF衍生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功能材料的内电势分布、磁响应能力和磁耦合效应为电磁波吸收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论文作为封面期刊发表在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上。
《文汇报》由中共上海市委直接领导,上海出版,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主流、高端、权威、亲和,是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日报。2021年1月31日,上海《文汇报》对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车仁超教授团队和相关工作进行了报道,题目为:《纳微快报》:一种新型电磁波吸收剂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