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作为“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城市,扼守连接华北、西北的要冲,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呼和浩特市考察时勉励当地要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遵循总书记的指示,近年来呼和浩特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转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复旦大学作为内蒙古大学对口支援合作高校,双方在多方面展开了深度协作,尤其是复旦助力建设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有效提升了内蒙古大学化学、材料等学科建设水平。为引导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服务国家能力,2025年8月11日至13日,先进材料实验室组织教工赴呼和浩特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由内蒙古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纳米多孔材料前沿发展论坛”,实地考察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并开展座谈讨论,还参观了当地特色企业伊利智造基地,以及内蒙古博物院等。了解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现状,实地体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深化校际合作与协同创新,有效提升先材教工凝聚力与使命感,注入拼搏奋进的精神动力。


8月11日,先材教工参加了以“孔中看世界——无尽的科学前沿”为主题的纳米多孔材料前沿发展论坛。纳米多孔材料在能源、环境、催化、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此次论坛聚焦介观尺度传质/电子输运、多级孔材料可控制备与表征、面向碳中和的介孔材料应用等前沿科学议题,探讨该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个高水平交流平台上,先材教工与国内外同行深入对话,探讨产学研合作,充分展现复旦人的风采。
8月12日上午,先材教工一行来到位于内蒙古大学南校区的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7月,是内蒙古大学与赵东元院士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共建的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创新研究的一流人才队伍与科研平台,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富有朝气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队伍,在电子材料、催化材料、储能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等方面形成一批技术成果。先材教工参观了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平台,并与内大师生进行座谈交流。




2025年内蒙古大学和复旦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依托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筹建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12日下午,先材教工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位于内蒙古大学北校区的材料化学科学创新中心。该中心的建设借鉴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旨在通过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投入,培育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重大科研平台。复旦大学将依托科学创新中心培育一支由院士领衔的国家级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合力把该中心打造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中心和实验室标杆。


呼和浩特地处北纬40-45度黄金奶源带,气候温和、草原广袤,凭借得天独厚的乳业资源获得了“中国乳都”的称号。8月13日上午先材教工来到了伊利智造体验中心,感受科技与乳业融合带来的震撼。伊利智造体验中心是一座“蝴蝶”型建筑,蕴含着伊利从传统乳业向现代智慧乳业的华丽蜕变。踏入蓝白相间的大厅,大厅屏幕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内蒙古调研期间来到伊利集团考察的视频。在液态奶和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科技感扑面而来,整个自动化生产车间构成一道壮观的流水作业景观。通过中控大屏,能清晰看到牛奶生产从牧场端、工厂端到物流端的完整流程,能对整个生产过程和品质把控有全面了解。





先材教工还重点参观了伊利集团党建展示厅,全方位了解伊利集团在党的引领下从扎根乳业到迈向全球乳业前列的奋斗历程,学习伊利如何将党建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构造“工厂、牧场建设到哪儿,党旗就插在哪儿,党员作用就发挥在哪儿”的党建格局,彰显出党建力量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8月13日下午,先材教工自行前往呼和浩特市内的内蒙古博物院、将军衙署、公主府等历史文化场所参观,深入了解内蒙古的历史脉络、民族文化、政治变迁及社会风貌。
结束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先材教工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通过参加前沿论坛并与共建单位交流,有助于将技术前沿的挑战与机遇融入实际科研工作,更将进一步促进校际合作与协同创新;近距离接触当地现代化产业和历史文化,实地体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能帮助教师提升国情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增进使命意识,注入奋进精神动力。
(供稿: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