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实验室组织研究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先进材料实验室组织研究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
4月17日上午,先进材料实验室以实地教学的方式,组织研究生开展了“学党史、践承诺、见行动”的春季日常化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将领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与侵华日军进行殊死抗击,四行仓库因此而名扬四海,成为“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抗战胜地。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挡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及其他国民革命军向西撤退。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敌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纪念馆位于四行仓库西侧,西山墙上留下了战后的弹痕、枪炮打穿的洞,触目惊心的画面仿佛就展现在眼前,深深地触动了大家。
现场有志愿者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追忆当年发生的抗战故事。
走进“四行仓库”,当铁门缓缓打开时,一股沉重的抗战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旧报纸,一段段悲壮的故事,带我们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那场血与火的抗争。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的“八百壮士”,在淞沪抗战的最后一寸土地上浴血奋战。这些陈年的报纸,记录着这些壮士的伟大、勇敢与牺牲。当日军炸倒了“四行仓库”铁门,并把铁门顶在头上,防止我军从上方投下手榴弹时,陈树生壮士身绑数颗炸弹从五楼一跃而下,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牺牲时年仅21岁,他的英雄气概被代代流传。1937年10月8日,在淞沪抗战的最后关头,“四行仓库”上空升起一面红旗,昭示着“八百壮士”誓死保卫祖国家园的的决心和信心。壮士们视死如归的壮举,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的内心。
纪念馆内全方位展示了这场淞沪战场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与意义,馆内展品和展板,制作精良逼真,按照真人大小设置的战斗蜡像群,形象地重现了战争的场面,影片《八佰》中呈现的画面跃然于眼前。
四行仓库作为上海重要的抗日战争遗址被保留下来,既见证了当时海陆空三军抗击日本侵略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是教育后人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代的鲜活教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走出纪念馆,同学们来到四行抗战纪念地晋元纪念广场,大家汇集在弹孔墙一侧,由先进材料实验室党总支副书记林丽老师带领预备党员宣誓及其他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同志们慷慨激昂的宣誓,表达了新时代的青年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的坚定决心。
通过此次实地教学,带领广大研究生追忆那段抵御外辱的峥嵘岁月,致敬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壮士”,有助于进一步激励他们,奋发有为,更好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供稿:各研究生党支部
编辑:先材研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