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敢于超越,做一名能改变世界的先材人!赵东元院士给先进材料实验室2024届毕业生的寄语全文来了!
——给先进材料实验室2024届毕业生的寄语
赵东元,2024年6月19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先进材料实验室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同学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首先,要向全体先材的毕业生同学道一声:毕业快乐!祝贺你们!也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指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关心支持你们成长的每一位亲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犹记得几年前你们从全国各地,满怀着对科研和未来的憧憬踏入复旦校园,成为复旦人、先材人。今天,这段勤勉求学的征程即将告一段落,希望各位同学们不管今后身处何处,都能牢记复旦人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秉持复旦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文化基因,传承“自由无用之灵魂”的复旦精神,做一名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
在此临别之际,我想再与同学们分享以下三点想法:
第一,要坚守初心,始终热爱,勤奋坚持。
看到在座稚嫩的同学们,不禁想起当年的我。硕士毕业时,我刚24岁。说实话,毕业时是比较迷茫的,当时流行“十年寒窗苦”,读完硕士研究生加上高中,已经读了17年书了。但后来阴差阳错,只能去读当时是吉林大学外校兼职教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郭燮贤院士(当时叫中科院学部委员)的博士生。虽然最后选择了读博士研究生,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但完全还不清楚做科学研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当时的很多想法也很朦胧,即使博士毕业后我有时还动摇过。当时我们国家经济正在腾飞阶段,经商做买卖可以“挣大钱”,我身边一些人下海都富有了。做研究有时干啥?前途如何?当时我们国家的科研水平也很落后,怎么做好的研究?怎么做创新的研究?我那是根本不了解最基本科研方法和思路,比如“奥卡姆剃刀”、笛卡尔的还原论、伽利略的科学方法等等。如果在座的同学们有相同的感受,那我想告诉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热爱并勤奋坚持;秉持求真精神并敢于异想天开;无论大家未来在什么领域发展,希望都能传承复旦宝贵精神,做出开创性贡献。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来到复旦先材攻读研究生的初心是什么?复旦和先材,都有其育人的初心和目标:做一个发现、找到热爱,勤奋坚持的人。我很幸运,不管我怎么迷茫、怎么彷徨、怎么心动,始终没有改变我对化学浓厚兴趣的初心。出国做博士后初期,我立志能在化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刊物JACS上发表一篇高水平论文,也不枉度我一生,我做到了,超目标做到了,不仅在JACS发表几篇论文,而且在Science上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文。35岁时,我结束了美国加州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在复旦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那时我只有3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实验设备条件也非常简陋,克服重重困难,在其他兄弟院校大型仪器进行测试表征,继续我热爱的科学研究。那时候,我拼命工作几乎每周工作90个小时以上,连续十几个小时在实验室也是常态。哪怕是现在,我也经常凌晨四五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但我并不觉得苦,因为兴趣和热爱是挡不住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做一个有心人,把握好身边每一个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找到属于自己真爱。只有经过自己的大脑独立思索和决定的选择,才是真正的热爱,才会给你带来不竭动力!
第二,要切问近思,始终保持探索之心。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探索和创新,突破和超越;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一个青年人或极少数人对人类共识的挑战。在先材这几年的求学过程中,同学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在日复一日或许有些枯燥的科研道路上坚持了下来,如今或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知识的边界上取得了突破和创新,或是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先进材料领域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希望大家继续秉持着“切问近思”的精神,求真、质疑精神和理性思维方式,这是我们未来事业的立足之本。科学的质疑不是盲目的反对,而是敢于打破固有思维方式的理性反思、是有理有据的异想天开。要养成问问题、问为什么的习惯,多层次思考问题、多角度发现问题、全方位研究问题。一味的跟随态度、认同态度,人云我云,是做不出创新工作的。我一直有这样一种信念:与众不同!一定要做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工作。希望同学们无论奔赴哪个领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都要打破常规、理性质疑,发挥、挖掘、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开拓进取、“追求真理、不计利害”,不断去探索,勇于超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做一名改变世界的人,去改变这个没有人能预估未来的世界。做一名改变一切的人,为人类进步、社会福祉做出贡献。
第三,要终身学习,始终实践创新之行。
各位同学在先材的学习生涯想必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攀登科研高峰的过程中,往往经历过很多次“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通过不断的学思、践悟,才最终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精度显著提升,“蝴蝶效应”不确定性不断加强。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在复旦工作已经26年了,一直从事功能介孔材料创制研究。我们团队在功能介孔材料合成与组装研究中做出了许多创新的工作,发明20种用复旦大学FDU命名的新结构,如今FDU系列介孔材料已经被用在重油加氢裂化工业、印刷电路板、隔热绝热等过程中。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异想天开的思考,离不开大胆的尝试,离不开多年如一日的学习和迭代。
科学无止境,我愿意一辈子研究下去,也一辈子都研究不完。目前我们团队还在踏踏实实做我们擅长的工作,我们也还有很多愿景,化学领域也还有很多难题,如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力的本质,我们提出软凝聚态化学新概念,提出介孔液体、带呼吸的介孔,我希望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去攻克,去探索。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如在先材的科研之路那样,保持着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对未知始终抱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敢于探索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不断突破自我,拓展知识、事业和人生的边界。
同学们,时代各有不同,但青春与奋斗一脉相承!人生从来没有所谓的终点线,毕业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各位先材的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愿你们永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永远保持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与激情,永远保持卓越而有趣的复旦特质,永远不坠敢于超越的青云之志。先材将永远是大家最坚强的后盾,我代表所有先材老师们祝大家前程似锦,我们在先材期待着你们的喜讯、等待着你们的凯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