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角
发布时间:2024-11-01 

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赵东元院士这样说

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赵东元院士这样说

2024110106:00 上海


20241029日下午,“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系列讲座第一期在江湾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讲座由先进材料实验室团委、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团委、脑科学研究院团委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教授为来自文、理、医等不同学科专业的200余位同学带来了题为“做一名合格的复旦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的精彩报告。




 讲座回顾 

赵老师从同学们在学习中遭遇的迷茫与困惑切入,开启了当天的分享内容。据一项研究统计显示,中国的STEM学生在历经四年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均出现了下降趋势。基于此,赵老师从“为何要问问题”“如何提出好问题”“如何实现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一名合格复旦学生的期许。


 为什么要问问题 


赵老师首先阐释了科学的定义,指出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建立在“形而上学”“自然学”和“数学”之上,并由三者相互关联形成系统知识,而科学技术更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具备三个要素:其目的在于发现乃至创造规律;科学精神体现为质疑、独立与唯一;科学方法离不开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科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皆是一个人或极少数人对人类共识的挑战。因此,赵老师鼓励大家勇敢地独立思考,质疑一切不符合逻辑的事物,认同那些符合逻辑却看似离经叛道的部分,尊重不同的观点与认知。他强调:“科学就是系统知识,就是刨根问底。”“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针对这一观点,赵老师以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为例,凸显了提出科学问题、设计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如何提出好的问题 


赵老师通过爱因斯坦、法拉第等伟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与成就,为同学们展现了科学问题的诞生过程以及如何提出好的问题。赵老师表示,若要在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就需做到抛开功利、冲破束缚、深入思考、大胆创新。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思辨能力,勇于表达自我。


 如何做到创新 


谈及具体的科研历程,赵老师指出,研究科学的方法是科学验证,关键在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实现从归纳到演绎的提升。科学研究很难有“从01”“颠覆性”的创新,一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修正理论与假说,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跟进研究同样可以做出伟大的成果,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思考与拓展。“科学研究是创造,科学是人创造的。”自然规律能够被人类理解,这正是人类的伟大之处。此外,科学研究也需要真诚的合作,团队成员的紧密协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各自的专长,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


 结束语  


赵老师引用罗尔德・霍夫曼、汉弗里・戴维、伊曼努尔・康德等名家的话语作为本场报告的结束语,并勉励同学们保持科研的耐心与定力,努力填补与西方数百年系统研究底蕴之间的差距,突破疆界、探索穷理、独立纯粹,以深邃独立的思维,抛开功利目的,为科学而科学,让科学成为未来中国的文化基因,伴随我们的梦想一同实现。“我们可以合理地期待一个时期,期待一个我们已经看到曙光的光明未来。”



  “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系列讲座由先进材料实验室、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脑科学研究院联合策划,旨在融通文社、理工、医学等各方优质资源,围绕“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这一主题,邀请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大师结合自身经历,以大师的言传身教启发和引领同学们思考与实践,为培养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开辟一块跨学科交流的园地。




图文:先材党总支

编辑:施俊杰

审核:先材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