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角
发布时间:2023-09-10 

“何以复旦”——先进材料实验室2023级研究生班级召开主题班会

 “何以复旦”——先进材料实验室2023级研究生班级召开主题班会

202392日下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2023级新生在江湾校区先材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开学第一场班会。此次班会由辅导员彭博老师主持,组织同学们针对“何以复旦”这个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旨在探讨复旦大学的精神内涵和学生的身份认同。

会议伊始,彭博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校钟回家”的故事:校钟铸于1916年,原本只是朴素地执行着上下课打铃的任务;而在191956日清晨,它却敲响了“五四上海第一钟”,召集来全校学生听取北京传来的学生运动消息,紧接着第二天,上海便开展了第一次示威游行……而它也曾被人损坏遗弃,甚至差点被投入废铜熔炼炉中销毁,所幸被缪明海先生“慧眼识钟”并珍藏七年,尔后赠予复旦大学,如今已是复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这口校钟见证了百年沧桑,宠辱不惊,彭博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以它为“榜样”,铸造自己的复旦之魂。

甫入学时,同学们都回答过“何以复旦”的预备问卷。问卷中,有的同学用“进取”二字来描述他对复旦人的理解,也有的同学洋洋洒洒写下了600多字的看法......同学们在答卷中述说了各怀千秋的深刻理解,而其中,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现的频率很高。作为复旦人,“博学”不仅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更强调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追求知识的路途中不仅要有刻苦钻研的努力,还要具备刨根问底、全面思考的能力,这是求索真理、实现创新、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必经之路。另外,“自由而有趣的灵魂”同样是复旦人的精神特质。同学们认为,复旦人应当保持内心的自由,拥有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能力,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束缚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自由”也不仅是指遵循内心的选择,也包括拓宽思维、接纳不同观点的能力。“有趣”则告诉我们,要善于用乐观豁达、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方式做事,真正把所做的事情变成有趣的事,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有趣,同时,也要能够追求真善美,主动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学以致用,为社会作出贡献。




会议中程,辅导员彭博老师首先带领新生再次唱响校歌。乐声仍然萦绕耳畔之际,彭博老师引导同学们回顾自己入学以来参加的数次校史教育活动以及开学典礼上的师生发言,结合之前的生涯规划教育,再一次展开了“何以复旦”大讨论:博士新生薛圆媛回忆起了她以前学习半导体课程时了解到谢希德老校长的生平事迹,表达了深深的钦佩之情;硕士新生李耀霞本科也就读于本校,她认为“复旦”二字蕴含着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而硕士新生陈子扬则引用了裘新书记的“让复旦人独特的两个1%”来阐述他的理解。在讨论如何成为“复旦人”时,大家无一例外把“科研”作为了自己的关键词。

班会的最后,彭博老师回顾了他在复旦大学20余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此告诉同学们:拥有不同的身份,身处不同的时代,“复旦人”应该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作为,而其中的关键,则正如金力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第一,越过学科专业的沟壑;第二,突破发现新知的壁障;第三,摆脱收益计算的边际。”




 “何以复旦”主题班会已经结束,但这场精彩的讨论只是复旦大学新生探索成长道路的第一步。通过这次讨论,先材2023级新生们对复旦人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自身在求学和就业中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一届的复旦人,他们将培养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品质,追求自由而有趣的灵魂,秉持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个人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各位新同学会继续努力,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为复旦大学添光增辉,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供稿  | 王树状

摄影  白怡凡

编辑  | 张一弛

审核 先材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