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百年校史 做复旦传人 ——先进材料实验室2022级新生参观校史馆
知百年校史 做复旦传人
——先进材料实验室2022级新生参观校史馆
供稿:林文君
8月29日上午,在校史讲解志愿者的带领下,先进材料实验室2022级新生深入校史馆参观,深入了解复旦大学117年的校史,感受百年复旦精神。
走进校史馆,门口大理石墙两侧悬挂的六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们的画像格外醒目,按时间顺序讲述着复旦百年来的薪火相传和文脉绵延。当图片的颜色愈发鲜活起来,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复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复”就是恢复、复兴的意思,“旦”就是指震旦,也有中国的意思。所以,“复旦”之意,又有振兴中华之意。复旦的建立从马相伯校长的教育救国实践起源;获孙中山为复旦学子题写的“天下为公”和“努力前程”的题词;见证陈望道老校长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在战争年代,校门一度西迁重庆,后落脚北碚夏坝……到新中国成立后向着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的目标持续推进。百年校史是复旦的独家记忆,也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一部分。走进复旦的光荣岁月,同学们徜徉其中,仿佛与先贤对话、与前辈共鸣,受益匪浅。
复旦大学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之中诞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中成长。“复旦复旦旦复旦,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这是复旦大学的校歌,百年之后,复旦学子们依然把这首校歌在传唱,传唱着这所百年名校的家国情怀。1952年的全国院系调整,复旦大学抓住此重大历史性机遇,“复旦大学”匾额之下群贤毕至,名师荟萃,在多个学科开拓与精进。改革开放使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复旦大踏步走向世界,抢抓机遇,不负期待。新世纪初,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组成新的复旦大学,并入选211工程和985工程,产生一系列闪烁智慧光芒的智库成果。
百年前有一群复旦人选择坚持真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惧牺牲,共同高举信仰的火炬;百年前有一群复旦人选择坚持真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惧牺牲,共同高举信仰的火炬。马相伯先生,于右任、陈望道、苏步青、陈寅恪、竺可桢、谈家桢等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讲述着复旦的学术地位与文化底蕴。当看到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赵东元院士的成果展列在校史馆时,同学们感到无比骄傲,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复旦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魅力,加深了对校史校情的认识,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也鼓舞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科研中不断创新、积极突破、做出更加出色成果,在人生的赛道上彰显复旦本色。